府谷木船的中部宽船头船尾窄,其形似柳叶,整体呈流线形状,在黄河上航行阻力小,能够充分减小黄河浪的冲击力。两搧腰棹横挂在船中部两帮的围子上,依靠人力搬动腰棹推动船前进,一搧尾棹顺挂在船尾部中央的围子上,依靠人力把控船的航向,三搧棹呈三角形布局,增强了船在航行时的稳定性。造船历来是小型作业,造一支船最多容纳3-4个匠人,且又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运作起来比较方便。木船工艺看外表虽然比较粗糙和简单,但其结构是非常科学严密的,他是多少代民间匠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实用的木船构造体系。木船制作只要有一个匠人把握全局,指导作业,有些活路非匠艺人也可胜任。
传承脉络
府谷木船制作本来历史久远,但由于是民间匠艺,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根据一些年事已高的匠人回忆,现只能追朔到清光绪年间的匠人姓名,故按有记载的第一代向下推移 ,第一代匠人无史可考,现今能够查明的匠人大约在清光绪年间从艺,即有:郝润锁,已故,140岁;温三,已故,136岁;郝五十六,已故112岁;郝虎儿,已故,91岁;那埃树,已故,88岁;郝二不浪,已故,84岁;温板挠,已故85岁,郝怀义,73岁。温鸡换71岁;郝连怀77岁;郝明怀79岁,郝清怀73岁;郝应清57岁;郝怀亮59岁;郝忠善58岁;郝侯梅64岁;温根换65岁;郝秉存;郝云清;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