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22016085264L/2023-00023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 | [ 发文日期 ] | 2023-06-06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黄甫镇山洪灾害预防预案》的通知 |
黄政发〔2023〕110号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甫镇山洪灾害预防预案》的通知
各行政村、镇属事企业单位:
现将《黄甫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
2023年5月15日
黄甫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黄甫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5日
黄甫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编制原则
1.4 适用范围
1.5 预案执行与修订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概况
2.2 经济社会情况
2.3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机构
4.2 分工与职责
5 监测、通信及预警
5.1监测
5.2 通信
5.3预警
6 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原则
6.2 转移安置路线
6.3 转移安置方式
6.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2 抢险、救灾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3 纪律
附表
府谷县黄甫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⑥《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⑦《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⑧《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
⑨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防汛责任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所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实施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指挥决策和防御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5预案执行与修订
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应根据本地区山洪灾害防御情况适时修订。
2 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1)河流分布
流经黄甫镇有皇甫川河流。皇甫川流域发源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牛武城点半沟,自内蒙古小石拉塔流入我县县境古城村,流经古城、麻镇、黄甫三个镇,在黄甫镇下川口汇入黄河。镇内流长约18公里,年平均流量为6.4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2.02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6120万吨,最大流量10600立方米/秒(1989年7月21日),最小流量为0,大部分年份均可出现。
(2)气象、水文
黄甫镇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暖温带、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不明显,冬春少雨雪,多风沙,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9.1℃,一月平均气温-8.8℃,七月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4℃,年温差达60℃以上;多年平均气压867.9hpa;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735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多年平均降雨量435mm,降雨集中在7、8两个月,占年降水量56%;多年封冰91天,河心最大冰厚0.67m,最大冻土深度142cm。无霜期173天,多年平均风速2.6m/s,风向为NNW。
(3)地形地貌情况
我镇属梁峁沟壑土石山区,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海拔在700-1000m之间,黄土层深厚50-200m,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
2.2经济社会情况
2.2.1行政区划
黄甫镇位于府谷县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11462人。
2.2.2经济社会情况
全镇耕地面积6.3万多亩,农作物主要有糜、谷、玉米、高粱、荞麦、绿豆等60多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较好,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21年完成固定投资24.78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130元。
2.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3.1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镇认真排查无线雨量预警装置使用情况和无线预警广播站店运行情况;各行政村按照要求编制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转移避险方案,镇政府及各行政村自行组织防汛演练;针对石寨移民村靠近河道、地势较低和部分存在防汛隐患的居住点,镇政府设置警示牌、发放明白卡,明确专人负责汛期的信息传达和人员转移工作。
2.4.2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镇政府组织开展了汛前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存在退水不畅的淤地坝基本情况已经上报水利局。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临时转移安置的避灾场所。
划分原则:1、对处于历史洪水线及各溪河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的村庄、居民点所在区域划入危险区。2、在危险区以外,能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作为临时避灾地点的区域划为安全区。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未来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确定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 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机构
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部内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或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应急抢险队和转移避险工作组。每个危险区应明确转移避险和安置责任人,至少确定1名监测人员、1名报警人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政府备案。
黄甫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领导小组
政委:刘春雷 副县长、镇党委书记
总指挥:孙春明 镇 长
副指挥:尚宝明 副镇长
成 员:苏亚平 党委副书记
闫海军 纪委书记
王彦东 主任科员
张 妍 组织委员
王学飞 武装部长
史少志 宣传委员
朱向龙 副镇长
刘瑞霞 公共服务中心主任
杨 芮 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王永军 卫生院院长
尚利军 黄甫学区校长
郭银财 派出所所长
苏文彦 清水中队队长
韩 峰 农商行黄甫分理处主任
杨忠明 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
温毛丽 司法所所长
张 飞 兽医站站长
4.2分工与职责
4.2.1分工
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本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2.2 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负责本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的实施和指挥调度工作,明确行政首长主要职责(参照防汛预案,补充山洪灾害特有、需强调的内容)。
2、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明确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参照防汛预案,补充山洪灾害特有、需强调的内容)。
3、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各类监测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河道水位,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沟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防指、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本辖区内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库、淤地坝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时为总指挥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
保障组: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员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预警发布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5 监测、通信及预警
5.1监测
5.1.1监测系统的设立
1、自动监测系统
简要描述区域内设立自动雨量、水位、流量、泥石流、滑坡等监测站情况等。
2、简易监测系统
简要描述简易雨量、水位观测站以及地质灾害点人工观测情况等。
5.1.2监测内容
辖区内降雨、水位、流量、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1.3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突出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各级指挥部门。监测系统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通信
5.2.1通信方式的选择
1、原则
实用、可靠、先进。
2、通信方式
(1)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采用CDMA通信传输信息,简易监测站点采用电话、人工传输信息。
(2)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手机短信、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组成。多种通信方式各自相对独立并互为补充,确保预警和指挥调度信息及时通知到各级部门和危险区群众。
5.3预警
5.3.1 预警
1、预警指标确定
预警指标是指触发山洪灾害的雨、水量临界值,包括临界雨量和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预警指标分为暴雨预报、准备转移(警戒)和立即转移(危险)三级。
临界雨量的确定是通过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历史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成果,综合确定本地区各个小流域的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临界雨量。
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变化情况,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2、预警等级划分原则
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可能(暴雨气象预报)、严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特别严重(危险雨量、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降雨量达到相应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2)当水位达到相应等级值,且仍在上涨,应发布预警信息。若可能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及淤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
(1)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2)如遇紧急情况(水库、淤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可越过镇级防汛指挥部直接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5.3.2预警、警报方式
预警方式:(1)电话、手机短信、微信预警;(2)口头通知。
警报方式:(1)无线语音广播报警;(2)手摇报警器;(3)铜锣报警;(4)口头通知。
5.3.3预警发布及响应
1、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发布的三级(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有关村发出三级(黄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2)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时,或本镇监测设备监测到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向有关村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2)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向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总指挥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3)有关村在接到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
(4)受山洪灾害威胁村组根据预案,相关责任人上岗到位,提前做好转移准备,可视情况直接指挥群众转移撤离。
3、接到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一级(红色)预警时,或本镇监测设备监测到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1)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向有关村发出一级(红色)预警, 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相关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2) 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向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总指挥及成员、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一级(红色)预警,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3) 受山洪灾害威胁村组根据预案,立即组织群众转移撤离,并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6 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2 转移安置路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根据拟定的转移安置路线绘制转移安置图,并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6.3 转移安置方式
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搭篷地点应选择在安全区内。
6.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口哨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7 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7.1.1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
党政办:全面协调和指挥全镇防汛和地质性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上传下达,责任分工,指挥调度,预测预报,后勤保障,防汛值班。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河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车辆、物资调配,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秩序维持稳定。
应急抢险队:在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听从命令,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7.1.2抢险救灾准备
积极配合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做好装备、资金、物资等抢险救灾准备。
7.2抢险、救灾
参照防汛预案,补充山洪灾害特有、需强调的内容,如:指挥部下设的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应该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8 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1、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
2、在交通要道口及隐患处设立警示牌。
3、组织对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村组责任人、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技能。
4、镇、村要组织群众进行演练,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
8.3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应做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3、水、雨情报告要及时,有险要速报,会商要及时,指挥要果断;
4、暴雨天气,乡(镇)主要领导及包村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严格执行水库按汛限水位控制蓄水,病险水库和淤地坝汛期空库运行,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6、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附表
1、黄甫镇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2、黄甫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3、黄甫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黄甫镇预警设备分布表
附表1 黄甫镇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亩) |
总人口(人) |
家庭户数(户) |
1 |
大桃山 |
23 |
10026.9 |
469 |
1234 |
2 |
黄甫 |
13 |
7200 |
480 |
1303 |
3 |
黄糜咀 |
21 |
7438 |
716 |
1986 |
4 |
西王寨 |
6.6 |
3795 |
503 |
1356 |
5 |
红泥寨 |
18 |
8675.7 |
512 |
1258 |
6 |
山神堂 |
18 |
8968 |
432 |
1092 |
7 |
魏寨村 |
24 |
9845 |
560 |
1550 |
8 |
段寨 |
15 |
7000 |
388 |
1088 |
附表2 黄甫镇山洪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危险区名称 |
所在自然村 |
所属行政村 |
山洪灾害类型 |
石寨移民村 |
石寨 |
西王寨 |
洪灾 |
小宽坪居民点 |
小宽坪 |
大桃山 |
山体滑坡 |
马连焉居民点 |
马连焉 |
魏寨 |
山体滑坡 |
庙梁居民点 |
庙梁 |
魏寨 |
山体滑坡 |
雷家沙墕居民点 |
沙墕 |
山神堂 |
山体滑坡 |
下魏寨居民点 |
下魏寨 |
魏寨 |
洪灾 |
大桃山居民点 |
大桃山 |
大桃山 |
山体滑坡 |
柏家咀居民点 |
柏家咀 |
大桃山 |
山体滑坡 |
附表3黄甫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
行政村名 |
危险区地点 |
危险区内家庭户数 |
危险区内人口(人) |
备注 |
1 |
西王寨 |
石寨移民村 |
12 |
18 |
|
2 |
大桃山 |
小宽坪 |
4 |
8 |
|
3 |
魏寨 |
马连焉 |
2 |
3 |
|
4 |
魏寨 |
庙梁 |
4 |
7 |
|
5 |
山神堂 |
雷家沙墕 |
2 |
3 |
|
6 |
魏寨 |
下魏寨 |
4 |
7 |
|
7 |
大桃山 |
大桃山 |
2 |
2 |
|
8 |
大桃山 |
柏家咀 |
1 |
2 |
附表4黄甫镇预警设备分布表
序号 |
行政 村名 |
预警设备数量(个、台、套) |
预警人员 (人) | |||
无线语音预警广播 |
手摇报警器 |
铜锣 |
口哨 | |||
1 |
大桃山 |
1 |
1 |
1 |
11 | |
2 |
黄甫 |
1 |
1 |
1 |
1 |
7 |
3 |
黄糜咀 |
1 |
1 |
1 |
9 | |
4 |
西王寨 |
1 |
1 |
1 |
1 |
8 |
5 |
红泥寨 |
1 |
1 |
1 |
5 | |
6 |
山神堂 |
1 |
1 |
1 |
6 | |
7 |
魏寨村 |
1 |
1 |
1 |
1 |
10 |
8 |
段寨 |
1 |
1 |
1 |
4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