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索引号] 11610822016085264L/2022-0003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2-04-14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黄政发〔2022〕93号
[ 名 称 ] 关于印发《黄甫镇2022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黄甫镇2022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黄政发〔2022〕93号

各村委会、镇属站所单位,辖区各企业:

现将《黄甫镇2022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府谷县黄甫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2日


黄甫镇2022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

黄甫镇位于府谷县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处的黄河岸边。全镇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13668人(其中农业人口10068人)。

(1)气象、水文

黄甫镇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暖温带、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不明显,冬春少雨雪,多风沙,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9.1℃,一月平均气温-8.8℃,七月平均气温22.5℃,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4℃,年温差达60℃以上;多年平均气压867.9hpa;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735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多年平均降雨量435mm,降雨集中在7、8两个月,占年降水量56%;多年封冰91天,河心最大冰厚0.67m,最大冻土深度142cm。无霜期173天,多年平均风速2.6m/s,风向为NNW。

(2)地形地貌情况

我镇属梁峁沟壑土石山区,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海拔在700-1000m之间,黄土层深厚50-200m,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

2.历史的地质灾害成因

(1)气候因素

我镇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暖温带、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不明显,冬春少雨雪,多风沙,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英钟不均,年内分配极不平均,降雨多集中在7、8两个月,易形成暴雨而产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自然因素

我镇属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对极了第四系厚层风成黄土,由于岩性松软,为山洪泥流提供了充足的固体物质,加之丘陵沟壑、峁梁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使得暴雨发生的地表径流能够夹带着大量泥沙快速顺坡而下,极易形成破坏力极强的山洪灾害。

(3)人为因素

一是过去陡坡开荒与过度垦殖,使林草植被破坏严重,坡面土层失去绿色保护,土壤蓄存水份能力大幅度下降,地面裸露、坡面和沟蚀作用增强,每遇暴雨,山坡径流齐下,形成湍急泥流横冲直撞。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在施工和放牧等方面存在破坏山体稳定和林草植被,引发了水土流失。

4.地质灾害防御现状

为防御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损失,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1)地质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

一是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整地恢复了部分河岸,实施了退耕还林公益林、植树造林,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二是改善了防御地质灾害的交通条件,完善了通讯设施,实施通村水泥路,村村通广播和移动电话。

(2)地质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

一是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具体责任点,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区,一旦发生洪灾,即派专人把守,二是全镇各村都成立了防汛组织,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信息传递。三是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分队,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四是加大了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组织培训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五是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农户进行汛期全程监测。

(3)存在问题

①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投入不足,由于地质灾害来势快,防不胜防,加之资金紧张,往往是任期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不足局面。

②监测预警设施不完善。

二、组织领导机构

1.组织机构的构成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政府成立了“黄甫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决策、协调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刘春雷、镇长孙春明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镇长李潮担任,成员由副书记苏亚平、组织委员张妍、人武部长王学飞、宣传委员史少志、副镇长尚宝明、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刘瑞霞、黄甫派出所所长郭银财、黄甫卫生院院长王永军组成。并下设办公室、工作组和抢险分队,全面领导和指挥地质性灾害防御工作。各村、机关单位、企业也要成立以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组织2-3个防治地质灾害突击队,每队不少于10人。

2.职责和分工

(1)明确职责

防汛办:全面协调和指挥全镇地质性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上传下达,责任分工,指挥调度,预测预报,后勤保障,防汛值班。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等的雨量,危险区及溪河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调度组:负责抢险人员、车辆、物资调配,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秩序维持稳定。

应急抢险队:在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听从命令,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各组成员的通讯联系方式,要保证防汛时期24小时通讯畅通。

三、监测预警

1.我镇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传递,包括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2.传递内容:暴雨预报信息,暴雨监测信息,降雨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3.预警启用时机

①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②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地质灾害防御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泥石流等),户、组可直接报告镇防汛办和县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预警方式

根据居住分散等实际情况,预警信号可采用语音电话、发布手机信息、专人报信等;报警信号采用呐喊、鸣锣等,各村、机关单位、企业可根据实际,采用切实有效的报警方式。

6.预警信息处理办法

镇防汛组织机构:①在接到县防汛办预报预警信息后处理方法,三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汛组织机构全体成员及村防汛领导小组,副指挥负责人上岗指挥,监测组成员投入工作,其它组紧急结合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汛组织机构全体成员及村防汛领导小组,总指挥上岗指挥,镇防汛办公室、监测组密切掌握情况,随时通报,其他应急抢险队进入村组,做好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通知到村、组、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②与县防指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镇可根据当地当时降雨量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自行启动预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设法与县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③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负责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

村防汛组织机构:①在收到县、镇防汛组织机构信息或电话通知后,处理办法:三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至村值班干部,上岗指挥,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联系和巡查,应急分队人员进岗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应急分队队员到岗到位,进入紧张状态,加强巡查,做好危险区群众转移等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启动预案,通知所有村组干部、应急分队进行防汛抢险,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②与县、镇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村自动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四、转移安置

1.易发生地质灾害区的群众,为需要转移的人员。

2.转移安置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基本在本村范围内转移。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4.制作《地质灾害防御明白卡》和地质灾害警示牌,明白卡的发放对象为危险区的居民,每户一张,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

5.安置转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以亲邻安置为主。

6.转移安置纪律: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落实措施,落实责任,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必须采取专项措施,明确专人负责。

五、抢险救灾

1.抢险救灾的准备

(1)普及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2、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组织机构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要派人监测、防守。

(3)一旦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做好防疫工作。

(5)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六、保障措施

1.汛前检查:汛前镇、村防汛组织机构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方,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2.宣传教育及演练:利用标语、宣传册等对地质灾害预案等内容进行宣传,明确转移信息及路线。对工作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明确职责,随时待岗就命。对各个村抽调的抢险突击队进行实战演练,明确转移路线、安置点,进行安全转移。

3.纪律:为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镇防汛办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2)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3)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4)暴雨天气,镇防汛组织机构人员、驻村干部和村防汛组织机构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外出。

(5)暴雨天气,地质灾害点防范区群众做到日不入户,夜不入睡。

(6)对地质灾害点,每年进行一次避灾演练。

(7)地质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

(8)对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府谷县人民政府主办

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运维电话 0912-8712234

备案编号:陕ICP备06007169号

网站标识码:6108220006

陕公网安备 61082202000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