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提案建议 >  正文

索引号 rdwyh/2022-00007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22-12-02 发布日期 2022-12-02
标   题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发布机构 府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公文时效 有效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建议人:党改娥等11名代表联合提出

案由: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对青少年心理疏导没有积极的引导,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微量元素D的缺乏,导致学生心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自杀、自残、校园欺凌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案据:

1、学校和社会重视不够。由于社会关注和生员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学校将重心放在学业成绩上,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按规定配备专业心理教育教师,也有的学校虽然配有心理咨询老师,但常常只是走个形势,而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目前许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主要压在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身上。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在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上还是很匮乏,很多时候并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疏导。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家庭婚姻问题,自身的心理健康堪忧,不能及时疏导,会将不良情绪带进学校,带上讲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很多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他们往往对子女的不良情绪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及早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困惑。甚至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发生,都与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长期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大关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严重。

4、社会及家长普遍对青少年营养素的缺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许多孩子因为缺少维生素d而引起情绪低落的现象在医院也屡见不鲜。

建议:

1、强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各中小学建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专兼职心理老师,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吸引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加入。

2、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将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列入教学课程表,每月至少开设一次心理健康课程,广泛开展以青少年自我意识、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学习与考试心理、意志品质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举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指导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文化课老师也能够正确地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不良心态。

3、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力度。通过社区、学校、单位、家长学校,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活动,增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变认识误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开展家长保健知识宣教,提高认识。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学校,更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干预。

5、建议把维生素D的检测纳入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大的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可以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问卷测试,有高危因素的及时到儿童保健门诊、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健康监测。

6、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查。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检查,重点关注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以及各种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督查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施行。

办理情况:

近年来,教体局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和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持续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加强领导,落实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我局先后印发了《府谷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府谷县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以基教科、教研室等为成员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包括心理健康教师、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各中小学均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主任(政教处)、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均配建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核中。

    二、强化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机制。

1.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心理健康兼职教师进行不少于1轮的全员培训,分别在寒、暑假期举办2期,每期不少于3天。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水平,争取让兼职教师达到专业标准。

2.加强对学校(园)分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对分管副校(园)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3年1轮的全员培训,寒、暑假各举办2期,每期200人左右,每期不少于3天。尤其是强化对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抓好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3.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在每学期放假前两周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寒、暑假前各举办2期,每期400人左右,每期1天;同时,各学校、幼儿园利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自行组织对家长、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每校每学期至少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活动1次,争取用3年时间对家长进行全员培训一轮。

4.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利用中期考试前后、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组织专家进校园,通过举办讲座、专题调研、点对点咨询等活动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辅导,以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每校每学期至少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活动1次,规模小的学校可以联片组织,争取用3年时间对学生进行全员培训一轮。

5.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在岗前培训课目中加入不少于8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新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教育水平。

6.强化特殊时期的应急培训。如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培训,中高考前的心理减压培训,脆弱心理、焦虑心理等特殊时期、特殊状况下的应急心理咨询、辅导、培训和教育。

三、家校协作,合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1.组建心理教育专家团。通过在全县教师、家长中摸底、选拔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兼职教师,聘请“一宏心语”家庭教育工作站的讲师,组建全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资源库。结合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安排,教体局搭建平台,为专家团和学校(园)建立起一一对应的长期指导关系,为各校提供丰富实用的咨询、培训等教育内容。

2.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各中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保证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每所学校都要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咨询室、有咨询活动”。

3.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各中学均成立家长学校,聘请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及热衷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培训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充分利用“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家访,举办家长开放日。此外,各中学均在校园网站开辟了“家长热线”,建立了家校联系QQ群、微信群,为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提供的便捷的途径,家校协作,合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