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提案建议 >  正文

索引号 rdwyh/2019-00000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2019-12-18 发布日期 2019-12-18
标   题 关于建立健全全县打击非法盗采(黑口子)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发布机构 府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公文时效 有效
关于建立健全全县打击非法盗采(黑口子)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杜志龙等11名代表联名提出

案由:打击非法盗采一直是各级政府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非法盗采不仅破坏正常的煤炭生产秩序,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府谷县非法采矿时有发生,尤其是“黑口子”盗采较为突出,政府重拳打击,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案据:2018年以来,公安局立足本职,全面加大对涉爆违法犯罪特别是“黑火工”的打击力度,扎实开展民爆物品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对“黑口子”非法采矿点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有盗采苗头的“黑口子”8处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函告,共破获非法盗采案3起,刑事拘留5人,网上追逃3人;破获为方便盗采破坏公私财物案1起,刑事拘留1人,行政拘留10人;破获非法买卖爆炸物品案1案2人,查获炸药26.01公斤,雷管736发,刑事拘留5人。但是由于盗采成本低、利润高,特别是当前全县煤矿、火烧治理区全部停产停工,煤炭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仍可能铤而走险,非法盗采行为有抬头趋势。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但没有形成监管合力。二是个别村镇“黑口子”盗采发现有村民参与,打击难度较大。三是打击非法盗采综合宣传力度还不够。四是由于“黑口子”盗采时有发生,使地下“黑火工”市场仍有生存空间,民爆物品监管带来很大压力。

建议:为进一步有效遏制非法盗采行为,确保全县经济秩序持续稳定,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打击非法盗采工作长效机制,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明确打击非法盗采工作责任。建议厘清公安、国土(矿管)、安监、辖区政府等部门在打击非法采矿工作中职责,实现政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二是构建打击非法盗采法治格局。非法盗采之所以屡禁不止,源于各类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建议政府完善监管制度,并结合当前扫黑除恶工作,严惩各类“保护伞”,为打击非法盗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加大打击非法盗采宣传力度。建议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分析形势作出统一安排,把相关的政策和要求宣传贯彻到千家万户;把打击非法盗采等宣传资料张贴到农村的重要路口、公共场所和农村公示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辖区政府要定期宣传报道打击工作,及时曝光非法采矿行为,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四是严格对监管人员责任追究力度。监管人员在打击非法盗采行为中责任重大。建议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将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作为监管人员的一项考核内容;对于监管人员渎职、玩忽职守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

五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建议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打击非法盗采行为的四级监控体系;健全举报机制,公开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对于举报属实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动群众协助政府部门打击非法盗采行为。

方案:一是明确打击非法盗采行为。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打击非法采矿工作负总责。2、明确了自然资源(矿管)部门、能源部门公安部门、发改、安监、工商、水务、电力、农业、林业、畜牧、环保等相关部门各自的职责,并进行监管。二是构建打击非法盗采法制格局。县政府已将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工作纳入乡镇年度考核指标,并及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书。县自然资源局(矿管办)建立了“六级监管”工作机制,实行划片包干负责制,把全县的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和有证矿山监管工作分区划片,包干到具体责任人。由矿管办领导班子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工作,确保执法效能、监察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加大打击非采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涉煤镇(便民服务中心)各种集会、节假日进行宣传,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用典型违法采矿案例对矿区企业和群众进行警示教育,全年共计开展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宣传30余次,出动宣传人员120多人次,印刷各类宣传纸3000多份,横幅15条,制作并发放“扫黑除恶”宣传扇1000把、“扫黑除恶”宣传袋1000个。四是加大对监管人员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及时建议纪委监委问责,并加强对村组负责人换届审核。对干部职工充当非法采矿保护伞和通讯员、暗中入股参与非法采矿的,一经发现,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从严查处。五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力量”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存在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不论情节轻重一律以涉黑涉恶线索上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目前已上报扫黑除恶线索3条。落实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电话8712550,对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的非法采矿案件或者涉黑涉恶重要线索,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1000-50000元的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