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浅谈挖掘开发折氏文化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5-07-15 09:01:21   作者:闫洞宾   

为了进一步深度挖掘和研究府州折氏文化,积极为全县文化发展创新服务,切实可行地弘扬折氏文化,助力打造府谷文化大县,结合府谷折氏文化研究会实际,笔者拟对挖掘开发折氏文化谈两方面的意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折氏文化是我县地方文化品牌。府谷为折氏祖庭,这是折氏文化服务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契合点。在北宋,府谷的历史很大意义上讲就是折氏的历史,一个家族,守边为国为民近三百年,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姜锡东说:“折氏世将,守土保疆。反对分裂,赵宋之光。忠君爱国,维护中央。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塑造以折氏文化为底蕴的地方文化名片,培育府谷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土壤。就如西安的古都文化、丝绸文化;东北的“二人转”文化;延安的红色文化等;已经成为地方的一个符号,一张文化名片,一个文化品牌。府谷是陕北文化的有机组成。从深层次精神文化角度考察,府谷拥有历史积淀深厚的折氏文化资源。应该对这一资源进行保存、挖掘、包装、开发,把府谷塑造成以折氏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文化与资源型城市相交融的地方文化品牌形象。

对折氏文化应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与提炼。折氏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有爱国主义、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巾帼英雄、母爱教育等内涵丰富的文化要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挖掘、研究:

(一)区域文化的角度:府谷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需要,而文化产业现在在全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府谷也可以将文化产业作为抓手之一,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而折氏文化为府谷文化的有机组成,尤其是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其中蕴含着区域转型升级的种种要素。既包括能够凝聚改革共识的“精气神”,也预示着将形成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

(二)民族文化的角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所在。每个地方都有“中国梦”的重要元素,这些要素的提炼会随着“中国梦”内涵的全面成熟而跻身于“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之中。折氏根亲文化、地缘文化(折家军)、民族文化(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汉化)等诸多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传统文化、巾帼文化(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家族文化、母亲教育等等,尤其是折氏文化中所凝聚的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三)从勤政爱民角度。折氏七代十四人任过府州知州。他们忠君爱国,勤政爱民,受到百姓拥护。如遇到灾年时主动向朝廷申报,向朝廷借粮,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丰年归还。有时将士立了功,州府没有经费时,知州会拿出自己的俸禄奖励他们。州府经费开支不足时,知州借百姓农具耕牛,开荒种地,用收获的粮食卖钱,补充经费。他们的行为值得今人鉴赏。特别是今天党中央提出反腐倡廉,折氏的廉政爱民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从三爱五福的角度,折氏根亲文化、折赛花和杨继业之间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以及折赛花的成功母爱教育属于小爱的范畴,而忠烈满门的爱国文化则是大爱的范围,而资源型城市转型(替代产业:文化产业、绿色产业)则是至爱的范围。而富裕、文明、平安、绿色、和谐的幸福府谷则是五福家园建设的典范。

在折氏祖训的基础上提炼出《折氏规范》,与折氏的历史典籍相结合,升华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亮点。比如折氏的爱国文化,为国捐躯,为国牺牲,为国流血,这完全可以和现在中国梦中“民族复兴”相对接,而折赛花与杨继业的爱情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彼此托付,并且在爱国情怀中留驻感情的纯贞;折赛花的“大女子”的节操和她的母爱教育则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言传身教,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溺爱等等。

作者简介:闫洞宾(1983—)男,陕西府谷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折氏文化研究会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传媒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以及宋史和府谷地方史。Email:xbydb.2118@163.com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