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折家将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30 15:31:29   作者:折武彦 赵存年 杨旺荣   

宋代有杨继业精忠报国世人皆知,号称“佘太君”的佘赛花执掌天波杨府同样流芳千古。府谷宋代州城、孤山七星庙等遗址见证了佘赛花(原本姓“折”)和折家将前后十一代、数十位将领,300年来忠勇爱国、抗击侵略的光荣历史。2015年7月,府谷县与延安大学联合举办了宋代府州折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交流学术论文和深入研讨,形成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回答了折家将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其一,宋代府州折家将是民族团结和融合的典范。府州折氏原本为鲜卑族裔,这一点在折嗣伦、折克行、折可适等人的墓志、神道碑文中有明确记载;隋唐时期,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出现了党项化的趋势,府州折氏也自觉融入党项人中,成为麟府地区的豪门望族。在取得永安军节度使的藩镇地位和世袭府州知州的特权后,府州折氏紧紧依靠中原王朝,忠于中原;同时反对分裂,打击分裂,时时刻刻维护大一统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折氏一方面不断地汉化,与汉族通婚,读书习字,不断提高汉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以党项大族身份,继续在麟府地区发挥着抚慰蕃族、稳定边疆的作用。折氏家族代代出名将比如著名将领折克行,守边三十年,在当地汉蕃两族中威名卓著,被党项人亲切称为“折家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曾瑜先生给予了府州折氏极高的评价:“折氏家族,世代边将;民族融合,堪称典范。”

其二,宋代府州折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陕师大李裕民教授指出:“府州折家将从唐末五代的乱世中崛起,十世为将,绵延二百多年,堪称中国之最。”折家将前后十代人,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保卫着西北边关;面对着强大的契丹王朝和西夏王朝的两面夹击,府州折氏英勇凛然,即使血染疆场,也前赴后继,保卫着河东和中原的军事安全,“控扼西北,中朝赖之,”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将领群体。在抵御少数民族入侵的军事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折御卿不顾母亲劝阻带病临敌,死于军中,折海超、折惟正战死疆场,折惟昌冒风沙护送军粮病逝军中,他们均不出40岁。就连出自折家将之门的传唱了千年的折太君女将亦生动地表现了折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如著名西夏学家,儒连奖获得者李范文先生强调“世代将门,忠勇爱国”,爱国主义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府州折家将“效忠朝廷,浴血塞外”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

其三,宋代府州折家将血缘加能力的世袭制对于当代具有积极的历史参考价值。河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暨宋史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宋史学家姜锡东教授指出:“北宋的府州,地方不大,但位置重要,影响很大。北宋中央政府对党项李氏一错再错,失败教训极为惨痛。对府州折氏政策得当,成功经验弥足珍贵,对于边疆治理、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宋府州折氏,官位不高,但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容低估。折家将一代接一代,十代为将,世袭武知州,创中国之最,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后代,都值得发扬光大。其血缘加能力的复合型世袭制这一典型案例,具有特殊价值,可对古今未来的领导体制的研究与采择提供了极好的参照。”实际上,关于府州折氏的世袭制,在北宋时期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北宋朝野人士一致认为宋太祖对于府州折氏的政策是成功的典范,这一点文献中不只一次记载过。

其四,宋代府州折家将文化应该成为府谷乃至榆林的一张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正如陕西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李裕民所讲,“研究折家将……爱国主义问题、民族融合问题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对府谷而言,它无疑是一张最能打出陕西乃至国际的名片。”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面对历史留给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源、又快又好地竖起独特的、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这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西安邮电大学校长崔智林提出:“立足千年府州城,挖掘府谷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折家将历史,追溯府谷精神文化源泉” ,他对府谷乃至榆林文化产业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发展为要,文化为魂。巩固和发展研讨会的成果,促使我们继续发挥折家将历史文化优势,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原文载于榆林日报(2015年9月2日)第五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