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标杆||府谷“袁隆平”扎根黄土坡育出高产杂交谷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7-02-15 10:50:13   作者:郝建邦 周宁 李嘉伟 康舒   

府谷“袁隆平”扎根黄土坡育出高产杂交谷

—“学习身边标杆、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二

府谷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基本靠农业养家糊口、繁衍生息。然而,这一地区土地瘠薄,广种薄收,农业回报率极低,过去土豆、糜子、谷子、玉米等主栽农作物在丰收天年还能基本满足口粮需求,但若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就会出现闹饥荒的情况,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人口大迁徙“走西口”队伍中就有不少府谷人的身影。

农民都有这样一个常识:在相同自然条件下,决定粮食亩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肥料,即通过给庄稼供应充足的营养来促进植物生长;另一个是品种,尤其是推广杂交种增产潜力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杂交种已在好多作物上推广普及,但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难度极大,是一项周期漫长、资金和精力投入多的小概率系统工程,一般人很少敢去触碰,也很少能够成功。

但在府谷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农业工作者,他叫郝治忠,他竟然这么去做了……

与农业结缘的高考状元

郝治忠与爱人在庄稼地查看谷子长势

碛塄农业园区乔地渠村坐落在孤武路附近,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种植谷子,1967年郝治忠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

小时候的郝治忠家庭贫困,石马川中学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干起了农活,但他不甘心这样平庸地过一辈子,坚持一边务农一边复习功课。1990年,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郝治忠头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自主招生,十年寒窗后又在家里做了充分准备的郝治忠报名参加,最终成为当年我县唯一被该校录取的考生,走出校门多年的他以状元身份走进象牙塔,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郝治忠笑着对我们说。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如饥似渴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做实验,晚上写报告,经常熬夜到11点以后……两年如一日,大学上过的理论课本堆起来足有厚厚一层,他对每一门课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影响下渐渐迷上了土壤、栽培、遗传、育种等知识,为日后开展试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学毕业后,郝治忠被分配到我县农业局农技站工作,主要从事地膜覆盖种植、配方施肥、田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些常规工作一般人都能干,我觉得如果满足于此,就会丢弃掉大学辛辛苦苦学到的理论知识,心里很不甘。”郝治忠回忆道。于是他决定在工作之余主动参与一些和种子繁育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够将遗传育种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郝治忠第一次与杂交谷子的结缘要追溯到2000年,当年他协助县种子公司进行种子繁育。渐渐地,他发现当地农民大多选择传统的农作物品种,对于具有高产抗旱的杂交品种却鲜有问津,经过询问才发现,人们怯步于杂交农作物的风险和成本。他暗下决心,甘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十年如一日潜心搞试验终获成功

一对农民夫妇展示杂交谷的谷穗

就在郝治忠准备投身杂交谷子试验的时候,我国在谷子不育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兴奋不已,更加坚定地将目标锁定于谷子,“对于干旱少雨的北方而言,谷子显然更适合种植。”就这样,他开启了自己的育种生涯。

自从与谷子结缘,郝治忠就被谷子彻底“迷”住了,他可以在黄土坡上的谷地里一蹲几个小时观察谷子开花过程,村民都说他像“疯子”。和谷子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他最喜欢听秋日里谷子悦耳的“嗖嗖”声,“那是谷穗谷叶之间碰撞摩擦的声音,我觉得那是最曼妙的交响乐。”旁人眼里看似差不多的谷穗,在郝治忠眼里却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你看,有长穗,有短穗,这是父本,这是母本。”在郝治忠试验田里,高矮各异的谷子组成一个个矩阵,他带着我们观看品种各异的谷子特性,“不同品种对于光照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父本和母本任何一方发育稍迟几日,就可能大大降低种子产量,是谷子制种技术的难点。”

一直以来,郝治忠心里很清楚,选择育种这条道路,就是选择了坎坷与荆棘。谷子育种是一门苦差事,大部分工作时间要蹲在田间,播种、杂交、观察、记载、选种,其中之苦常人难以想象,烈日暴晒、蚊虫相伴更是家常便饭。虽然经历的是沉寂、煎熬和无期的等待,但郝治忠从没有想过放弃,他的坚持,来源于对育种理论的深刻理解,对获得优良品种的渴望,以及对十多年来那份事业的挚爱。

郝治忠回忆道,起初他收集了一些育种材料,在自家的庄稼地里种了起来,家人满怀期待等待丰收时,不幸遭遇低温天气,6亩多地的谷苗稀稀拉拉,冻死率超过一半。“我父亲反应最激烈,他说一辈子也没碰过这么低的收成,我却暗自欣喜,因为我发现从那些存活的谷苗中可以选出抗寒性基因。”郝治忠笑呵呵地说,“在别人眼里我是在失败的道路上做最后的挣扎,但对我而言,一丝曙光已隐约可见,这大概就是预感吧。”

郝治忠的杂交谷子是利用最新的敏感不育材料与本地名优地方品种进行有性杂交,通过连续7代的自交选择,选出矮杆、早熟、抗病、长柱头的环境敏感型不育系榆谷A1。又通过引进抗除草剂谷子种质与米制特佳的晋谷21进行有性杂交,通过自交、回交等多种育种手段,经过7代的选择,选出了系列抗除草剂谷子品种4个,选择高配合力的抗除草剂谷子做父本,与榆谷A1组配,育成强优势的杂交种。

“咱们这里,谷子只适合夏天种,培育一个谷子新品种,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为了早日形成稳定品系,加快育种速度,春秋两季郝治忠在折家界温室加代,冬季就到三亚进行加代育种,还要挤出时间去各地学习新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试验,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新鲜出炉:传统谷子亩产500斤左右,而郝治忠的杂交谷子亩产在1000斤左右,最高甚至可达1300斤,比传统谷子增产一倍以上,而且早熟、抗病虫害、省工等优势明显。

据业内人士分析,杂交谷子试验的成功,特别是谷子不育系育种原理,将为糜子、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的新型不育机理提供重要参考,这项技术的突破对于促进北方干旱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决心让府谷谷子走向“一带一路”

绿油油的谷地

2016年3月,郝治忠所选育出的杂交谷子不育系新品种通过了农业部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的初步审核,并且在陕西、内蒙、山西等地试验种植。

为了满足经销商和农民的需求,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新品种,郝治忠花费10万余元组建了实验室,配购了补光、控温等必要设备,继续进行试验。锲而不舍的执著,郝治忠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可,由于了解农民的需求,他育出来的品种很受乡亲们欢迎。记者采访时,郝治忠就接到从山西省河曲县打来的购种电话,对方表示当天就来府谷提取种子。

“在禾谷类作物中,谷子的营养价值最高,营养相对平衡,富含多种功能成分。人类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同类食物。”如今,郝治忠已成为府谷谷子“代言人”,走在哪里都会普及一番吃小米的好处。与此同时,慕名询问他的杂交谷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努力,正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许多人称呼他是府谷的“袁隆平”。

当记者问他这十几年的感悟时,他说自己是幸运的,有的人走过大半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尤其是从事育种栽培工作的,很多人花费几年、十几年都发现不了一个有价值的品种,而他的梦想正一步一步照进现实,他的种子,也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着。

谈及未来,郝治忠信心满满,“小米是五谷之王,杂交谷子除作为杂粮直接食用外,我还将尝试精工细做,制作以小米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食品,让府谷谷子通过互联网走向‘一带一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