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标杆||悉心育桃李 无悔献青春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8-01-23 08:05:11   作者:赵霞   

悉心育桃李 无悔献青春

——“学习身边标杆、助推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三十六

有一种环境叫春风化雨,有一种付出叫无怨无悔,有一种职业叫人民教师,他们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他们可亲又可敬。从事教师生涯17年的马艳玲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潜心教学成绩优异

一个好老师,首先必须有出色的专业水平,马艳玲于2001年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在长期的教学中,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耳目一新,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成绩有较大突破,她根据历年高考和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分门别类地编写了关于词汇、知识点、语法和书面表达的一系列导学案,有了这些导学案,学生们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得多,马艳玲说:“英语是门语言学科,需要多说多记,记得多就会脱口而出,做试题也就手到擒来;且功夫都在平时,老师只有备好每次课,才能上好每节课。”

除了怎么教学生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马艳玲还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英语有时会成为拉后腿的学科,尤其是男生,针对这类学生,马艳玲会使出一些“小妙招”。比如有同学上课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马艳玲不会去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来“惩罚”,几次下来,学生们就自觉了;对于考试进步,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她会自己出钱买些小奖品来鼓励学生们。马艳玲说:“孩子们很单纯,可是也成熟,只要我们是真的为他们好,他们都知道,也懂得该怎么做。”马艳玲的话说出了学生们的心声,学生高楚涵告诉记者:“马老师是个温柔的老师,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一句,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们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的课,她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也很实用。”

付出总有回报,马艳玲用专业的水平和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获得优异的成绩,历年来她所带班级英语成绩在学校考试和高考中均居同类型班级之首,2013届19班65人,二本上线率100%, 55人考入一本院校,英语平均分128.35;2016届17、18班二本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为95%,英语平均分高出同类型班级8.09分,居全县第一。现在说起府谷中学的马艳玲老师,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同事还是领导都会竖起大拇指。

恪尽职守以德育人

一个优秀的老师,除术业有专攻外,更重要的是高尚的师德。在马艳玲看来,对学生要有爱心,在教会他们学习外,还要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关爱。在马艳玲所带的学生中有家境贫寒的,这样的孩子心理压力就比一般孩子的大,尤其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氛围下。每逢遇到这样的学生,马艳玲总会以“妈妈”的角色在课后或是闲暇时间与之谈心,用爱来温暖他们,还会给他们资助,虽然钱不多,可学生们都牢记在心。就连毕业几年的学生都记得马艳玲的恩情,逢年过节都会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她,每到这时,就是马艳玲最幸福的时候。马艳玲说:“年轻的时候,我和学生们像姊妹一样共同学习进步,现在我把他们当孩子,我喜欢与学生这种融洽的关系,不仅利于学习,更利于他们的成长。”

马艳玲不仅对学生关爱有加,与同事也是互帮互助,据教导处的干事苏锁林说:“每当一些老师请假需要代课时,马艳玲总是义不容辞帮忙,平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只要她能做的就一定多做,对同事从来都笑脸相迎。”在担任英语备课组组长期间马艳玲总是团结引领府谷中学备课组较出色地完成英语教学、教学改革和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在同事们眼中,马艳玲不仅书教的好,更是个热心肠的人。

一个老师既教学生学习又教做人,关心爱护学生,那自然会受到家长们尊重和肯定。平时她与家长们相处也是像朋友一样,谈起这些,马艳玲很感激,她说:“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与肯定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我觉得很惭愧,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对他们的信任,我只能更努力才不辜负。”

示范引领不断超越

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多年来,马艳玲始终如一的奋斗在岗位上,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榆林市“教坛新秀”、“美德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巾帼建功”标兵;府谷县“好教师”、首届“青年岗位能手”、“模范教师”、“三八红旗手”等。这一系列的荣誉让马艳玲深感责任重大,她知道唯有不断超越、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她认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集中培训和高级研修活动;积极参与专家、学员间的交流互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便于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她组建了学科工作坊,带领工作坊成员去府谷县内各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外她还赴英国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主持、参与3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之余还撰写论文10多篇,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并获奖。

“一方黑板绘宏图,三尺讲台洒青春”,马艳玲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岗位上辛勤耕耘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用春蚕的精神、蜡烛的品格默默奉献着,她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新时代教师的榜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