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孙剑锋:做好担保公司办公室“看门人”
——“学习身边标杆、助推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五十七

初次见到孙剑锋,是在一个入秋渐凉的早上,一脸憨厚的阳光大男孩,显得亲和且平易近人。出生于1984年的孙剑锋是府谷县新民镇人,2008年7月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县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工作过,现任府谷县银丰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综合部经理。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自2011年至今,孙剑锋连续多次被单位评为季度、年度“优秀员工”。
同事眼中的“实干家”

“和他同事很多年了,他这个人很有责任心,踏实肯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上班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每项工作他都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他在我眼里是一个特别有才气的人,经常会写点文章什么的,有时候我们工作中有事请教他,他都很热心,他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更是亲力亲为。”这是同事印象中的孙剑锋。
2016年6月,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与县银丰担保公司分设办公后,孙剑锋一直在担保公司行政综合部工作。期间,他主要负责行政管理、综合后勤保障、党建、担保费清收等工作,充分发挥部门“承上启下、协调内外、联系左右”的职能作用。在物资的采购管理与办公设备的维护工作中,他严格采购审批程序,采购前亲自到市场了解,坚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用最低的费用完成最满意的采购,同时对采购的物资,按需分配,杜绝浪费。在考勤管理工作中,从不做老好人,对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的坚决按制度执行,营造良好工作管理体系。在担保费清收专项工作中,他积极向欠担保费的企业催收担保费,提前完成了本人的2018年清收任务,同时还积极协助其他同事完成催收任务。
平日里,只要他看到什么专业技能方面的好书,就会热情地介绍给他的同事,提醒他们要注意积累。办公室同事们都很认可这位老大哥。正是他的好学、执着、敬业、诚恳,让同事们都觉得他时时刻刻像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鼓舞着自己前进,这些都是他的人格魅力。
领导眼中的“勤务兵”

面对办公室繁琐、复杂的工作,孙剑锋自我加压,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学习,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成为领导眼中兢兢业业的“勤务兵”。在行政综合部工作期间,孙剑锋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大量事务性工作,而且展露出很强的写作能力,负责公司的一切公文写作、材料起草、总结报告等文字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狠抓了领导工作报告的起草质量,撰写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仅2017年组织参与的报告就有10余篇。“孙剑锋是我们单位出了名的工作狂人,写材料能力很强,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将号召公司上下都以他为标杆和榜样,争取把公司各项工作都能做好、做出成效。”银丰融资担保公司书记孙利军这样评价他。
银丰融资担保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孙剑锋于2010年11月进入公司,见证了担保公司从1亿元的注册资本发展至现在的4.9亿元注册资本,见证了担保公司队伍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担保公司为缓解县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支持县域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在财务部工作期间,他主要负责完成公司财务手工账到电子账的转变完善,两年多的财务工作从未出现一次差错。随后转入担保部工作,他多次深入中小微、涉农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用款需求情况、担保实力等,出色地完成了煤炭生产运销、金属镁生产销售、农业种植等多个课题的调研任务,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成果,为领导决策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自参加工作以来,孙剑锋做过案审督查、出纳、会计、投资管理、担保调查、行政管理等工作,正是源于他始终如一地保持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无论走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能兢兢业业地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脚踏实地干工作,总会干出点名堂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可能就是这位年轻人的信仰,所以领导都十分信任他。
家人眼中的“工作狂”


“孙剑锋是个工作狂。”妻子这么给自己的丈夫下了定义。提起丈夫的工作情况,她说,“和他在一起,他嘴边常挂的是工作,他经常把单位的材料带回家看,有时候边吃饭边看,有时候一进门直接钻书房看,在他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由于他经常忙于工作,家里的事就操心的少,陪孩子的时间更少,妻子的担子自然就加重了。妻子有时候也会抱怨道,“只要他手头上有工作要做,不管加班到多晚都要完成工作再回家。如果第二天工作比较多,他总会早早起床去单位,他的钥匙扣上有个U盘,里面存了一些近期的工作材料,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走哪都不忘带着工作。有时候感觉他把家也忘了,不过时间长了慢慢也就习惯了他这种工作状态。”
工作搞上去了,但对于家庭,孙剑锋却是满满地愧疚。去年10月父亲因病住院,与医院预约了手术时间。但手术当天,恰好单位需要紧急材料要写,他没有推托给同事,毅然选择投入到工作中,将父亲的事托付于妻子和亲人照应,等忙完了工作才赶去医院看望已做完手术的父亲。他以为父亲会责怪他,但作为已经退休老干部的父亲反而关心地问他,“工作忙完了吗,工作上的事可不能马虎。”父亲的理解,让他更加愧疚,让他觉得他真的欠家人太多了。父亲的教导与支持,让他觉得更多的是工作的动力,不仅仅是为了小“家”,更多的是为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