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金秋时节走乡村 >  正文

走基层||沿黄路边白云乡 山俊水美人长寿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7-10-22 10:24:26   作者:李玲   

万家川古渡口

金蝉及第

枣林

摩崖石刻

甘泉洞

书架山

丰收的喜悦

104岁老人白引珠 (摄影:康舒)

白云乡的午后,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驱车驶来,路的一侧是奇石峭壁,一侧是滔滔黄河,入目望去,真是枣儿红而绿叶扶,河水清而烟波凝。

白云乡原称为肖木镇,1958年更名为白云乡,地处黄河岸边,距离县城五十公里,山水环绕,白云悠悠,出产丰富,居民长寿,是历史上沿河五镇之一,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境内有乌龙山、万家川古渡、后沟等重要景点。

在万家川古渡口,巧遇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沿黄路自驾旅游观光爱好者,相谈甚欢。后结伴同游古渡口,站在黄河岸边,远眺滔滔黄河,听着康熙第三次亲征葛尔丹从此渡口南下的传说,分享他们一路而来的美好感受,我们也有一种因自己家乡在沿黄路观光带上的自豪感。

顺路沿黄河而行,右手边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就是乌龙山。远观,乌龙山犹如一条巨龙昂首望河,雄气昂昂。传说在以前,从内蒙而来的商船上趴着一条乌蛇,保得商船一路顺风顺水、平平安安,沿河到了现在的白云乡时,乌蛇便化作一缕青烟消散不见。商家为感恩乌蛇而建造了乌龙山,乌龙山便由此而来。

乌龙山脚下,恰是龙头下首,有一户旧宅院,村里人称“金蟾及第”。路边一位老人吆喝说:“这家的风水太好了,可谓是财运亨通,你们赶紧进去沾沾财气。”我们一行人兴高采烈地进去,想到沾点财气尽快发财,心里不免乐上三分。

沿着小路,来到一片枣林中,随手摘两三颗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此时注意到,三四颗枣树被四四方方的木栅栏围着,人可以顺着木板路绕枣树走一圈。枣树很多,为何只围了三四颗?询问得知,这三四颗枣树最古老的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其余的也有三四百年,肯定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当地人说,沿着这些枣树左转三圈生儿子,右转三圈生女儿,各转三圈生对龙凤胎。同事听说后,立马过去转了三圈,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继续前行,淌过石头为路的小河,来到后沟中段,“明月照前村,清泉石洞引。共饮甘泉水,常思凿洞人。”四排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闻弦歌而知雅意,肯定有故事,问后得知,此洞为甘泉洞,洞长约60米,直径达80公分,是1958年第二任老支书白登秀带领七个党员凿了一年凿通的,解决了山另一头百姓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时至今日依然在用。洞的对面,有一石头砌的石柱,称逼水柱,用以让水流能从洞口流进去。摸着明显有着历史痕迹的石柱,让人不得不佩服先辈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信步走到后沟深处,远远传来田间劳作的老乡热情的招呼声:“过来吃枣,还有萝卜呢。”拿一个萝卜到河边洗干净吃一口,水嫩水嫩的。仰起头、眯着眼,暖暖的阳光,和着清风,欣赏着摩崖石刻、书架山和天书崖的风光,感受着曲径通幽的奥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原路返回,突然想起路上听到的104岁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出于好奇,我们登门拜访了老人。我们到时,老人正在院子里捡枣,看到我们笑容满面,和我们拉手问好。攀谈后才知道,老人叫白引珠,是一位老红军遗孀,曾经为红军蒸年糕、办年货、缝补衣裳。老人还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要想长寿,就吃王家墩羊肉。”看着老人慈祥的脸上绽放着喜悦,我们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

行车离去,已近黄昏,不禁期然,下次再来,后沟水上项目已建成,采摘垂钓已完善,品一回羊肉鲤鱼大红枣,见一面百岁老人容颜笑。人生幸事,不过如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