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马川,在县城西70里,源出神木永兴沙峰子山东房塔沟,途中众支流相汇,自西北向东南,流120里至碛塄郝家角川口入黄河,是府谷四大川之一。
在川中段有一村叫石马川村(当地人又称马川),土地平阔,景色怡人。我每次回家路过马川,总想去看看,但十几年来总因各种原因没有去过,这次走基层去碛塄园区,特意去转了转。那郁郁葱葱的枣林,清澈见底的河水,充满岁月沧桑的一砖一瓦,让人内心激起诸多的回忆。
在村口,我们见到78岁的齐怀表老人 ,他给我们讲起了马川的故事。传说在我县孤山杨家沟西堬头折氏坟的坟畔上,有一匹石马成了精,跑到河川内,每到深夜就会到河川的谷子地里去吃谷子。一天晚上,一路人经过,看见一庞然大物正在侵害谷子,于是下意识地喊了一声,“什么东西在偷吃谷子!”话音刚落,那个活物瞬间变成一匹石马,一动不动立在谷子地里,这个事情一下子流传开来,后来当地人就把这个地方叫石马川。
据齐怀表老人回忆,他小时候就听爷爷说,村子的河川内确实有一条石马的腿,后来被洪水冲走。我通过翻阅资料,发现在《府谷县志》关于石马川的记载中果然“有石马至其处”一说。
当地人读“什么”与“石马”发音相同,因这个缘故,我们同学间还有个笑话,上中专刚分班的那天,大家初次见面,很陌生。有一位清水同学问马川同学:“你是那个学校的?”这同学答:“什么(石马)川。”清水同学又问:“什么川?”这同学又答:“‘什么’(石马)川!” 两遍过后,清水同学又继续问到,你到底是什么川的吗?此时这同学不耐烦了,提高嗓门,“什么(石马)川,就是什么(石马)川么!”弄得清水同学当时满脸通红,不知说什么为好。现在,每逢同学相聚谈此话题时,难免还会有一阵捧腹大笑。
马川农历逢三逢八赶集,每到赶集,集场两旁门市早早地就开了门,放着响亮的音乐,邻村和本村做买卖的小商贩陆续地来到集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铺上方格子塑料布,摆出农具、布料、衣服等生活用品,商品琳琅满目;有几户本村卖饭的,架起炉灶,点火烧水,白色的烟雾与水气夹杂在一起,衬托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小媳妇,他们装束一新,打扮的花枝招展,活力四射。还有抱幼偕老的妇女,牵牛赶羊的远道商贩,背篮挑担的货郎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汇聚于此。中午时分是集市最为热闹的时刻,此时叫卖声,吆喝声,喇叭声,不绝于耳,凑成了一支复杂的交响乐,让整个集市沸腾起来。
马川地处府谷县南五乡中心,外围方圆20里内有村子百余个。一九六六年此地成立石马川区工委,负责管辖南五乡,直到文革后期取消。之后,县里陆续在此设立办事机构13个,其中包括法庭、医院,工商、税务、林站、粮站、信用社、供销社等职能单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单位众多,是府谷南部地区重要的贸易文化交流中心。
石马川小学成立于一九五八年,一九六八年成立石马川中学,一九七二年设立高中(当时与府中、麻中、庙中合称府谷“四大中学”)。“陈怀智任石马川中学第一任校长时,其师德崇高,学生颇为敬佩。他在严谨管理和教学之余,还亲自带领学生用柴油机抽取马川河水引水拉沙,回填筑成约15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还在村子附近的王四沟、庙塔开垦出20多亩田地,种植糜子、谷子、玉米、土豆和蔬菜,用于补贴全校师生的伙食问题。当时学生们边学习、边劳动,热情很高。”谈起第一任校长陈怀智,村支部书记杨振鱼和齐怀表赞不绝口。他们讲,“在当时交通不发达,回城上学难的情况下,石马川中学共毕业七届高中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了南五乡人才的培育摇篮和人才的输出地。
我村(蔚家渠村)距离马川村6、7里,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这里读的。夏季天刚亮,我和村子里的伙伴背上挎包,一路奔跑着来到学校。有时来得早,住校生还在学校门前的操场上跑操,于是我们就绕学校后面穿过土坡进入教室。那时我们也偶尔迟到,等到了学校的时候,早读课都上了,我们像贼一样,屏住呼吸,轻手轻脚挪到教室门口,趁班主任不在偷偷地溜进教室,我们因此而多次遭到老师的斥责。
放学正值下午两点多,阳光炙热,我们一股脑儿地跑到河边“咕咕”地大口喝起了马川河清凉干净的水,顿时饥饿感消失,精神焕发。我有时背着大人偷偷揣上几块钱,买几个碗托或枣泥大饼充饥。秋假结束,天变短了,学校要求跑校生住校。我背上一卷被褥和一只木头箱子来到学校,所住的地方是窑洞的大炕,每个人占宽约50厘米的位置,开始三个月的煎熬。熄灯后,身体蜷在满是烟熏味的被褥里,想着家里的母亲和妹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学校四五百人,伙食单一,几乎天天都是“车轮盖饭”(灶房师傅把土豆简单冲洗削皮后,用刀随意切几块,丢在巨大的铁锅里煮,有时土豆煮不烂,像一个一个车轮子,我们叫“车轮盖饭”)。等到开饭时,各年级学生虽然排着队,但你推我嚷,拥挤不堪,高年级的学生仗着自己年龄大、体力强,常挑衅低年级的学生。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物资匮乏而又相对闭塞的年代,马川让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许多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他们开启了我求学的大门,让我从内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各科知识的博大精深,也赐予我无穷的力量。
如今的马川,旧貌换新颜,有往日不一样的风采,泥泞的小路和古朴的老屋已被平整的水泥路和崭新的房子取代。神府高速、大石公路、孤武公路交汇于此,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因而又焕发出新的发展生机。勤劳善良的马川人和来此“淘金”的外来人,正满怀激情在这片沃土上投资兴业,把马川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