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金秋时节走乡村 >  正文

走基层||府谷镇:产业经济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来源:府谷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7-11-06 18:31:32   作者:郅帅   

在府谷镇班红李村,拄着拐杖的韩买林站在新家前面的空地上,熟练地操作着扎扫帚的机器,由于腿脚不便,完成每个步骤,他都要艰难地挪动材料和工具。

今年48岁的韩买林是一名残疾人贫困户,曾经,韩买林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幸福。但在28岁那年,他不慎掉入坑洞摔伤脊椎,从此左腿失去知觉。不久之后,妻子与他离婚,留下一个女儿在家辍学,没有生活来源的他既当爹又当妈,生活顿时陷入困境。2015年,韩买林被府谷镇政府识别为贫困户。“自从我残疾后,就干不了重活,也种不了地。”韩买林回忆道,“由于生活艰难,我也一度自暴自弃,家庭生活一直靠政府帮扶救济。”韩买林向政府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之后,他原先黯淡无光的生活也终于有了一点盼头,也让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万事开头难,怎么做才能改善生活,走出贫困?韩买林日思夜想,终于想起小时候跟着老人一起捆扫帚的手艺,制作扫帚卖钱的想法一时涌上心头!经过咨询,韩买林得知市场上有制作扫帚的机器,在镇政府资助下,他购买到了扎扫帚机。久而久之,在扫帚的销售上,韩买林还想出了“零售+不定期批发”的销售方法,凡是镇上有古会和集市,他就开着三轮车去市场零售,当扫帚生产到一定数量时,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向环卫所进行批发销售。通过不懈努力,韩买林的生活逐渐宽裕起来,2016年,韩买林正式脱贫。“下一步我打算借助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贷款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韩买林信心满满地说。

走上产业脱贫道路的韩买林是幸福的,然而,班红李村还有一户贫困户却是“因教致贫”。为了使子女能够接受教育,贫困户王三三把有限的收入尽数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去。他的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正在读大学,小儿子正在上高中,孩子们跨进高校门槛之时,便是家庭陷入贫困之日。“从孩子们开始上学起,家里的经济条件就开始变得紧张,等他们开始上高中、大学以后,我已经供不起他们读书了。”王三三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其中的“苦”滋味只有“因教致贫”的家庭体会最深。为了供孩子上大学,王三三一家的生活虽然节俭到了不能再节俭的地步,然而家庭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为了帮扶王三三一家,府谷镇为王三三申请了异地搬迁,帮他盖起一百多平米的新房。此外,还为他申请贷款买下49只羊羔,鼓励他通过养殖增加家庭收入,王三三的孩子也享受到镇政府提供的临时救助、慈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2016年,王三三一家正式脱贫。“政府帮我贷款买羊,帮我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慈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也解决了我孩子的上学问题,使我脱贫的信心倍增。”王三三告诉记者。

目前,成功脱贫的韩买林正在修建他的新库房,“有了库房,扎扫帚再也不怕风吹雨打,扎好的扫帚也有了存放的地方。”韩买林乐呵呵地说。班红李村的驻村干部告诉记者,像韩买林和王三三这样的贫困户证明了政策扶持、产业脱贫的有效性。自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府谷镇针对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帮扶措施,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希望通过产业经济,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